竹晴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49集:新户籍制度的推行传言,历代风云五千年,竹晴园,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消息很快传到了老陈耳朵里。地下小组紧急开会,煤油灯的光在每个人脸上跳动。
“鬼子要动真格了,”老陈指着地图上的广场位置,“他们想借大会立威,说不定还准备了抓捕名单。根据地那边建议,咱们不能硬拼,但也不能让他们得逞。”
刘桂兰拿出一张画着广场布局的草图:“我打听清楚了,广场周围有三个出口,日军主要把守南边和西边,东边靠近一条小巷,防守相对薄弱。他们还在广场中央搭了台子,小林和几个汉奸头头会上去讲话。”
小王兴奋地说:“那咱们可以在台下搞点动静,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动静要搞,但得巧。”老陈拿起一支铅笔,在草图上圈了几个点,“第一,咱们在广场周围散布‘鬼子要在大会上抓壮丁’的消息,让老百姓心里有准备,能溜的提前溜;第二,安排几个人假装吵架,或者故意晕倒,制造混乱;第三,也是最关键的——”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每个人:“我联系了城外的游击队,他们会在大会当天下午,佯攻城西的日军据点,把一部分兵力引过去。咱们趁机在广场东边制造突破口,只要看到信号——也就是三声连响的鞭炮,就组织群众往外冲。”
“那台上的鬼子怎么办?”小王问。
“不用担心,”老陈嘴角露出一丝冷笑,“咱们还有一手。我已经安排了人,混在给大会送水的杂役里,到时候会‘不小心’把煤油洒在台子周围的柴火堆上……鬼子不是想开会吗?那就给他们开个‘热闹’的会。”
会议的前一天,平城的空气紧张得像拉满的弓弦。日伪军在街上增加了巡逻,挨家挨户地驱赶百姓去参加大会。但很多人家早就“躲亲戚”去了,剩下的人也大多揣着不安,互相传递着眼神。
第二天中午,城中心广场被日军刺刀围成了一个圈。密密麻麻的人群像沙丁鱼一样被挤在中间,头顶是火辣辣的太阳,脚下是滚烫的石板路。台上,小林穿着笔挺的军装,旁边站着点头哈腰的汉奸们,喇叭里传出刺耳的日语和蹩脚的汉语翻译。
“大日本帝国为了东亚共荣……新户籍制度是为了保护良民……不配合者,严惩不贷……”
台下的人群嗡嗡作响,不是因为认同,而是因为恐惧和愤怒在交织。刘桂兰混在妇女堆里,悄悄给旁边的大婶使了个眼色,大婶立刻捂着肚子蹲下,嘴里哼哼着:“哎哟,我肚子疼……”旁边几个妇女连忙围上去,假装搀扶,不动声色地往东边靠。
小王则带着几个学生,挤在靠近台子的位置,手里攥着用废纸团成的“石头”。
就在小林讲到“皇军的仁慈”时,突然,城西方向传来了密集的枪声!虽然距离很远,但在安静的广场上格外清晰。台上的小林脸色一变,下意识地朝西边望去。
“是游击队!”不知是谁喊了一声,人群顿时骚动起来。
“抓住他!”小林吼道,但已经晚了。
“啪!啪!啪!”三声清脆的鞭炮声响起,像信号枪一样划破天空。
几乎同时,靠近东边出口的几个“壮汉”猛地推开了挡路的日伪军,用肩膀撞向简陋的木栅栏。“冲啊!”不知是谁带头喊了一声,压抑已久的人群像决堤的洪水一样向东边涌去。
日伪军慌忙开枪警告,但子弹打在空处,反而更激起了人们的勇气。刘桂兰拉着小王,跟着人流往前冲。混乱中,她看到几个穿杂役衣服的人突然将手里的水桶砸向台子,黑色的煤油顿时泼了一地,紧接着,一个火星飞溅的火把被扔了过去!
“轰!”
台子瞬间腾起一片火光,浓烟滚滚。小林和汉奸们吓得连滚带爬地从台上逃下来,现场彻底失控。日伪军既要灭火,又要抓人,还要防备西边可能真的攻过来的游击队,顿时乱成一团。
老陈混在撤退的人群里,看着身后火光冲天的广场和四散奔逃的日伪军,脸上露出了笑容。他知道,这次“宣讲大会”变成了“闹剧”,日伪的新户籍阴谋,还没正式开场,就已经在民众的反抗和抗日力量的打击下,露出了溃败的迹象。
当最后一批百姓消失在平城的街巷深处时,夕阳正染红了西边的天空。虽然日伪的统治依然像乌云一样笼罩着这座城市,但在乌云之下,无数的星火已经被点燃。它们藏在纺织厂的纱锭间,躲在油坊的油缸后,闪现在学生的课本里,更燃烧在每一个不甘被奴役的百姓心中。
新户籍制度的传言还在继续,但它再也无法像从前那样轻易掀起恐慌。因为经历过抗争的人们已经明白:团结起来的勇气,比任何恐吓都更有力量。而那些散布阴谋的人不会知道,他们每一次的压迫,都只会让这片土地上的反抗,变得更加坚韧,更加不可阻挡。平城的夜晚,又一次在暗流涌动中迎来了黎明,而这一次,人们心中的星火,已经照亮了反抗的道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