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晴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43集:日伪的垂死挣扎,历代风云五千年,竹晴园,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残阳如血,染红了华北平原上一座名叫“固安县”的县城。县城中心,原本属于日伪的户籍管理中心大楼,此刻却飘扬着一面略显破旧的红旗。楼下,几个穿着灰布军装的八路军战士正警惕地巡视着,他们脸上带着战斗后的疲惫,但眼神依旧锐利如鹰。

一天前,根据地部队与固安县地下党里应外合,发动突袭,一举攻占了这座象征着日伪户籍统制的核心据点,销毁了大量用于控制民众的户籍资料,并解救了数十名被关押的抗日群众。行动干净利落,打得日伪军措手不及。

然而,胜利的喜悦并未持续太久。

“报告队长!前沿观察哨发现大批日伪军正从县城东北、西北两个方向快速逼近!”一名气喘吁吁的通信员冲进临时指挥部——那是户籍管理中心大楼内一间相对完好的办公室。

正在地图前部署防御的八路军某连连长赵刚,浓眉瞬间紧锁。他约莫三十岁,脸上有道从额角延伸到下颌的疤痕,那是去年反“扫荡”时留下的印记,也让他看起来多了几分威严与坚毅。

“有多少人?装备如何?”赵刚的声音沉稳,听不出太多情绪波动。

“观察哨估计,东北方向约有三百多,带着轻重机枪和迫击炮;西北方向稍少,大概两百来人,也有小炮。看旗号,除了日军,还有不少皇协军。”通信员回答得很详细。

办公室里的气氛一下子凝重起来。赵刚身边,固安县地下党负责人、兼任县抗日自卫队队长的王秀兰,脸色也变得严肃。她是个二十多岁的姑娘,梳着利落的短发,眼神中透着一股不输男儿的英气。

“意料之中。”赵刚点了点头,手指在地图上划过,“固安县是这一片的户籍管理枢纽,丢了这里,他们的统制就断了一条胳膊。日本人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王秀兰接口道:“赵连长,我们自卫队已经按照之前的部署,组织民众加固了主要街道的工事,粮食和弹药也在往预设的防御点转运。乡亲们都憋着一股劲,要跟鬼子干到底!”

“好!”赵刚赞许地看了王秀兰一眼,“告诉大家,敌人这次来势汹汹,是想把我们一口吃掉,重新把枷锁套在乡亲们脖子上。我们绝不能让他们得逞!根据地大部队正在赶来的路上,我们的任务就是死守,为大部队集结争取时间!”

他顿了顿,提高了声音,对着屋内的几个排长说道:“同志们,情况紧急,我简单部署一下:一排,你们守东北方向的入城口‘顺河街’,那里地势开阔,是敌人主攻的重点,给我把所有轻重机枪都压上去,构筑多层火力网!二排,守西北方向的‘西门巷’,那里巷道复杂,适合打巷战,注意利用房屋和墙壁做掩护,节节抵抗,消耗敌人!三排作为预备队,跟我守在户籍管理中心周边,随时支援各处!王队长,你们自卫队除了协助运输、救护,还要负责维持城内秩序,组织民众防空,特别是要看好那些没来得及完全销毁的户籍资料残片,绝不能让它们再落入敌人手里!”

“是!”众人齐声应道,眼神中燃烧着斗志。

赵刚走到窗前,推开一条缝隙,望向城外。远方的地平线上,尘土飞扬,隐约已经能看到晃动的人影和膏药旗的轮廓。日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到了!

第一章:兵临城下

“轰!”

一声沉闷的炮响打破了县城的寂静,一枚迫击炮弹落在了顺河街街口,炸起一团烟尘和碎石。紧接着,又是几发炮弹呼啸着落下,目标直指一排的防御工事。

“隐蔽!”一排长李铁柱扯着嗓子喊道。他是个铁塔般的汉子,脸上总是带着憨厚的笑容,但此刻却满脸凝重。战士们迅速躲到预先挖好的掩体和用沙袋、石块堆砌的工事后面。

炮击持续了大约十分钟,顺河街街口的几栋民房被炸毁,烟尘弥漫。随即,一阵杂乱的脚步声和喊叫声由远及近。

“来了!准备战斗!”李铁柱端起手中的步枪,拉动枪栓。

透过烟尘,只见大批日伪军端着枪,猫着腰,呈散兵线冲了过来。前面是穿着土黄色军装、戴着钢盔的日军,后面则是穿着灰色制服、数量更多的皇协军。

“打!”

随着李铁柱一声令下,一排的步枪、机枪同时开火。“砰砰砰”、“哒哒哒”的枪声顿时响成一片。冲在最前面的几个日军和皇协军应声倒地。

但敌人的数量太多了,他们依仗着火力优势,一边射击一边向前推进。子弹呼啸着从战士们头顶飞过,打在工事上,溅起无数碎屑。

“机枪手,压制住敌人火力点!”李铁柱喊道。一挺马克沁重机枪发出“咚咚咚”的怒吼,子弹如泼水般射向敌人,暂时遏制住了他们的攻势。

然而,日军很快调整了战术。他们分出一部分兵力,利用街边的断壁残垣做掩护,向侧翼迂回,试图包抄一排的阵地。

“注意侧翼!”观察员大声提醒。李铁柱心中一紧,他知道,一排兵力有限,正面防御已经吃力,侧翼一旦被突破,阵地就危险了。

就在这危急时刻,几声清脆的枪声从侧翼传来,几个试图迂回的日军和皇协军应声倒下。李铁柱转头一看,只见几个穿着便衣的自卫队员正趴在一栋房屋的屋顶上,用步枪精准地射击着。为首的,正是王秀兰手下的神枪手张大山。

“好样的!”李铁柱松了口气,对着侧翼方向喊道:“张大山,守住那里!”

“放心吧,铁柱哥!鬼子别想从这儿过去!”张大山的声音带着自信。

有了自卫队的支援,一排暂时稳住了阵脚。但敌人的进攻一波接着一波,如同潮水般涌来,压力越来越大。

第二章:西门巷的拉锯

与此同时,西北方向的西门巷也爆发了激烈的战斗。

二排长王强带着战士们守在西门巷的入口处。这里不像顺河街那样开阔,而是由几条狭窄的巷道组成,两侧是密集的民居。这既是优势,便于防守和伏击,也有劣势,容易被敌人分割包围。

日伪军的进攻方式在这里也有所不同。他们没有像在顺河街那样正面强攻,而是分成小股部队,利用巷道的掩护,小心翼翼地向前推进,不时向两侧的房屋射击。

“注意,敌人小股渗透!”王强低声提醒战士们。他趴在一个窗户后面,瞄准着巷道拐角。

果然,几个皇协军猫着腰,快速冲到了巷口的一间房屋前,试图以此为据点。

“打!”王强率先开火,一枪命中了一个皇协军的肩膀。其他战士也纷纷射击,剩下的两个皇协军赶紧缩了回去。

但敌人并没有放弃。很快,一颗手榴弹被扔了过来,落在王强所在的房屋窗前,“轰”的一声爆炸,窗户被炸毁,碎玻璃和泥土溅了王强一身。

“咳咳……”王强咳嗽着,抹了把脸上的土,幸好没有受伤。他知道,敌人这是在试探和压制。

“同志们,节省子弹,等他们靠近了再打!”王强喊道。在这种巷战中,弹药消耗很快,必须精准射击。

战士们屏住呼吸,耐心等待着。没过多久,又有几个日伪军冲了过来,这次他们更加谨慎,互相掩护着前进。

当他们靠近到几十米的距离时,王强一声令下,战士们再次开火。又有两个敌人倒下,剩下的连忙后退。

就这样,在西门巷,二排与敌人展开了拉锯战。每一寸巷道的争夺,都伴随着枪声、爆炸声和战士们的呐喊。敌人试图用火力和人数优势碾压,但二排利用熟悉的地形和灵活的战术,一次次打退了他们的进攻。

第三章:民众的力量

战斗进行得异常艰苦。日伪军凭借着优势兵力和装备,不断向县城内施压。八路军两个排的兵力加上自卫队,虽然顽强抵抗,但伤亡也在逐渐增加。

就在这关键时刻,县城里的普通民众展现出了巨大的力量。

“赵连长,粮食和弹药送来了!”一群男女老少,扛着、背着、抬着,将物资送到了临时指挥部。为首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大爷,他叫李大爷,是县城里的老猎户,也是地下党的交通员。

“大爷,太危险了,你们怎么来了?”赵刚赶紧迎上去,看到李大爷他们气喘吁吁,脸上还带着硝烟味,心中感动又担忧。

“嗨,啥危险不危险的,鬼子都打到家门口了,咱们能躲到哪儿去?”李大爷放下肩上的一袋土豆,擦了把汗,“赵连长,你放心,乡亲们都明白,这一仗要是输了,咱们又得回到以前那种连名字都被鬼子管着的日子,那日子没法过!我们能扛枪的扛枪,不能扛枪的就送粮送水,抬伤员,啥都能干!”

旁边的一个年轻媳妇也接过话头:“是啊,赵连长,俺男人在自卫队打仗,俺就带着姐妹们烧水、做饭,给战士们送过去。饿不着你们!”

赵刚看着眼前这些朴实而又坚定的面孔,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就是人民的力量!有了他们的支持,这场仗就有了底气。

“谢谢乡亲们!”赵刚郑重地敬了个礼,“我代表八路军谢谢你们!”

“谢啥,咱们是一家人!”李大爷摆摆手,“对了,赵连长,俺们还带来了几个懂医术的,都是以前在药铺干活的,能帮着包扎伤员。”

“太好了!”赵刚喜出望外,伤员的救治一直是他担心的问题,“王秀兰同志,你赶紧安排一下,让他们去卫生所帮忙!”

“好的!”王秀兰立刻上前,引导着那几个懂医术的乡亲去了临时卫生所。

民众的支援不仅仅是物资和人力。他们还利用对县城地形的熟悉,为八路军提供情报。

“赵连长,刚才俺看到一伙鬼子偷偷摸摸地往西门巷后面的那条小巷去了,好像想绕到二排后面去!”一个半大的孩子,名叫小石头,跑得满头大汗,找到赵刚报告。他是地下党的小交通员,经常在县城里穿梭,消息很灵通。

“哦?有这回事?”赵刚心中一凛,立刻叫来通信员,“快,给二排王强排长送信,让他注意西门巷后侧,防止敌人迂回!”

“是!”通信员迅速跑了出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

夜深了灵魂出个窍

黑皮李

惊!替嫁王妃养包子,王爷读心很忙的!

哒哒哒

神女降临,谁惹谁遭殃

我爱吃冰激凌

倚天万里须长剑

菜根花

暗夜迷城

南彝丑丑

仕途:从村支书到权力巅峰

沉默的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