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晴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十三集:坑儒之殇,历代风云五千年,竹晴园,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大秦风云之动荡根基》
第一章:方士之祸
公元前212年,咸阳城的天空总是透着一种压抑的气息,仿佛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秦始皇嬴政,这位曾经气吞山河、横扫六国的帝王,此刻却坐在巍峨的宫殿之中,眉头紧锁,脸色阴沉得可怕。
前些日子,宫里来了不少方士,他们各个口若悬河,声称自己能求得长生不老之药,上可通仙神,下可保大秦千秋万代永固。秦始皇本就对长生有着近乎痴迷的渴望,听闻这些话语,自是欣喜不已,对这些方士礼遇有加,赏赐无数,命他们速速去为自己寻那仙药来。
可日子一天天过去,那些方士不过是拿着钱财在各地逍遥,所谓的仙药连个影子都没见着。更有甚者,有几个方士竟在私下里嘲笑秦始皇的痴妄,说这世间哪有什么长生不老,不过是哄骗这帝王的把戏罢了,这些话不知怎地,竟传入了秦始皇的耳中。
那一日,秦始皇在朝堂之上大发雷霆,龙颜震怒,拍着御案吼道:“朕待这些方士不薄,他们竟敢如此欺朕,简直是罪不可恕!”朝堂之下的大臣们噤若寒蝉,无人敢出一言去劝解此刻盛怒的皇帝。
秦始皇当即下令,派人去将那些招摇撞骗的方士统统抓起来,严加审问。这一审,竟牵扯出了不少平日里与这些方士有往来的儒生。原来,有些儒生见方士们得宠,便也时常聚在一起谈论些神神鬼鬼之事,虽说不曾直接参与骗术,可在秦始皇看来,他们也是一丘之貉,妄图扰乱大秦的安宁。
第二章:坑杀之令
负责审问的官员们不敢有丝毫懈怠,很快就将一份名单呈到了秦始皇面前。那名单上密密麻麻写着四百多名儒生和方士的名字,秦始皇看着那名单,眼中满是怒火,冷哼一声道:“朕本想以宽厚待天下之士,可他们却这般回报朕,既然如此,便休怪朕无情了。”
于是,一道冷酷的命令从咸阳宫传出,要将这四百多名儒生和方士全部坑杀,以儆效尤。当士兵们如狼似虎地闯入那些儒生和方士的住所,将他们一个个押往郊外的大坑时,整个咸阳城都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
那些儒生们,大多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他们哭喊着,哀求着,诉说着自己的无辜,可士兵们哪会理会,只是机械地执行着命令。而那些方士,此刻也没了往日的神气,吓得瘫软在地,嘴里念叨着求饶的话语。
在郊外的大坑旁,风呼呼地刮着,仿佛也在为这即将发生的悲剧悲鸣。随着一声令下,士兵们开始将那些人往坑里推,一时间,惨叫之声不绝于耳,尘土飞扬。而秦始皇并未亲临现场,他坐在宫中,似乎这样就能隔绝那残酷的画面,可他不知道的是,这一场坑杀,已然在天下人心中种下了恐惧与不满的种子。
第三章:天下震动
消息很快传遍了大秦的每一个角落,各地的知识分子听闻此事,无不惊恐万分。在齐鲁之地,那些尊崇儒家学说的学子们聚在一起,有人悲愤地说道:“大秦这是要绝我等生路啊,如此暴虐之举,怎能让人心服?”
在楚国故地,一些文人墨客也私下里议论着,“昔日秦国以虎狼之师灭我诸国,如今又这般对待我等读书之人,这天下哪还有我们的容身之所。”
而普通的百姓们,听到这个消息,也都忧心忡忡,他们本就对秦朝严苛的律法心怀畏惧,如今看到连儒生这样的文人都遭此厄运,更是觉得这世道变得越发艰难了。
在各个郡县,学堂里的先生们授课时都变得小心翼翼,生怕哪句话说错了就会招来灾祸。不少学子也开始对读书求学产生了动摇,他们害怕学了知识,反而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
第四章:暗流涌动
随着坑杀事件的影响不断扩大,秦朝的统治基础开始悄然动摇。一些原本还对秦朝抱有期望,愿意为朝廷效力的知识分子,此刻纷纷选择了归隐山林,他们不愿再卷入这看似危险重重的朝堂纷争之中。
在民间,各种反对秦朝统治的言论也开始暗暗滋生,虽然没有人敢明目张胆地站出来反抗,但那股不满的情绪就像地下的暗流,在不断地涌动着。
而秦朝的官员们,也察觉到了这微妙的变化,不少地方官向朝廷上书,言说各地人心惶惶,恳请皇帝能采取些安抚之策,可秦始皇却觉得这不过是些小风浪,大秦的根基稳固,怎会因这些文人的不满就动摇,他依旧我行我素,继续推行着那些严苛的政策。
第五章:矛盾激化
时间慢慢过去,可坑杀事件带来的影响不但没有消散,反而愈演愈烈。在一些偏远的郡县,甚至出现了小规模的抗税、抵制徭役的情况,百姓们被压抑已久的情绪似乎找到了一个突破口,开始宣泄出来。
那些知识分子们,虽然不敢公然与朝廷对抗,但他们通过着书立说,隐晦地表达着对秦朝统治的批判。这些书籍在民间悄悄流传着,让更多的人开始反思秦朝的所作所为。
而朝廷这边,面对这些情况,采取的依旧是强硬的镇压手段。秦始皇认为,只要武力足够强大,就能压下一切反对的声音,可他却忽略了,人心若是散了,再多的武力也难以维系一个庞大帝国的长治久安。
第六章:危机初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