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晴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十集:阿房宫起,历代风云五千年,竹晴园,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大秦悲歌》
第一章:盛世阴影
公元前221年,大秦帝国在秦王嬴政的铁血手腕下,横扫六国,完成了大一统的千秋霸业。自此,天下归一,书同文,车同轨,度量衡得以统一,整个中原大地呈现出一片前所未有的繁荣之象。各国原本林立的壁垒被打破,百姓们开始在这广袤的秦土上互通有无,商贸往来频繁,仿佛一个全新的盛世画卷正徐徐展开。
然而,秦朝在展现辉煌的同时,也渐渐出现了阴影。秦始皇开始大兴土木,修建规模宏大的阿房宫,征调了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和大量民力。在那中原大地的各处郡县,一队队官兵如狼似虎地闯入百姓家中,但凡家中有青壮劳力的,不管其家中是否正有农事或是其他营生,皆被强行拉走。
在那通往咸阳的官道上,每日都能看到成群结队的百姓,他们衣衫褴褛,满面尘灰,眼神中满是疲惫与无奈。有的百姓家中独子被征走,老父母在路边哭喊着,却只能看着儿子的身影渐行渐远;有的新婚不久的男子,妻子拉着衣角不肯松手,可最终还是被官兵无情地拽开。
阿房宫的修筑现场,更是一片热火朝天却又透着无尽悲凉的景象。能工巧匠们虽有着精湛的手艺,可在这无休止的工程里,也被折磨得心力交瘁。大量的石料、木材堆积如山,百姓们用着简陋的工具,肩扛手抬,将这些沉重的材料运往各个施工之处。监工们手持皮鞭,在一旁虎视眈眈,但凡有人动作稍慢或者露出一丝疲态,那皮鞭便会毫不留情地抽下来,瞬间便是一道血痕。
无数百姓在繁重的劳役中苦不堪言,阿房宫的修筑耗费了巨额的人力物力,也让民间开始有了怨言。在那田间地头,劳作的老弱妇孺们聚在一起,小声地嘀咕着。
“这大秦才刚安稳下来,怎就如此折腾咱们啊,我那儿子去了阿房宫工地,也不知道还能不能活着回来哟。”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抹着眼泪说道。
“听说那阿房宫修得比天上的宫殿还要华丽,可这都是咱们的血汗啊,多少人家都要被这工程给拖垮了呀。”一位妇人也满脸忧愁地附和着。
这些怨言起初只是在民间私下流传,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如同那暗流涌动的地下水,渐渐汇聚成了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在大秦帝国的底层悄然蔓延着。
第二章:苛政猛于虎
秦始皇似乎并未察觉到民间这日益增长的不满情绪,或者说他即便知晓,也并未放在心上。在他看来,大秦的辉煌需要用这些宏伟的建筑来彰显,阿房宫只是其一,他还要修建那规模浩大的骊山陵寝,为自己百年之后营造一个奢华至极的安息之所。
于是,征调民力的范围越来越广,不仅是年轻的男子,就连一些十几岁的少年,只要身体还算强壮些的,都没能逃脱被征发的命运。各地的农田开始大片荒芜,本应是丰收的季节,可田间却只有寥寥几个老弱在艰难地打理着,粮食产量锐减。
而与此同时,秦朝的赋税却丝毫没有减少,反而因为这些浩大工程的开支,有加重的趋势。百姓们辛苦劳作一年,收获的粮食交了赋税之后,所剩无几,很多人家连温饱都成了问题。
为了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以及赋税的征收,秦朝的律法也变得越发严苛。稍有触犯者,便会遭受重刑。在郡县的牢狱之中,常常是人满为患,那些因为交不起赋税或者在劳役中试图逃跑的百姓,被抓回来后,不是被砍去手脚,就是被施以黥刑,脸上被刺上屈辱的印记,让其终生都抬不起头来。
在一个名叫阳城的小县城里,有个叫陈二的年轻人。他家中原本还算殷实,可父亲被征去修阿房宫后一病不起,死在了工地,家中的顶梁柱没了,赋税却依旧要交。陈二无奈之下,偷偷藏了一部分粮食,想熬过这艰难的日子,可没想到还是被官府发现了。官兵冲进他家,不由分说便将他绑了起来,押往县衙。
县令看着堂下的陈二,面无表情地说道:“你可知私藏赋税该当何罪?”
陈二跪在地上,泪流满面地哀求着:“大人,我家实在是没了活路啊,父亲死了,我娘又卧病在床,我只想留些粮食让娘能活下去啊。”
可县令丝毫不为所动,大手一挥,说道:“按律,杖责五十,再施以黥刑,让众人看看违抗律法的下场。”
那棍棒一下下落在陈二的身上,打得他皮开肉绽,而脸上被刺字时的疼痛更是让他几乎昏死过去。陈二的遭遇只是众多百姓悲惨生活的一个缩影,在这苛政之下,大秦的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那原本对大秦统一的期待和喜悦,早已被消磨殆尽。
第三章:暗流涌动
民间的怨声载道,终究还是引起了一些有心人的注意。在那七国旧地,一些曾经的贵族后裔们,虽然在大秦统一后失去了往日的荣华富贵,可他们心中一直都怀揣着复国的梦想,如今看到百姓们对秦朝如此不满,便觉得有机可乘。
在楚国故地,有个叫项梁的人,他本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子,项燕当年战死沙场,楚国灭亡后,项梁一直隐姓埋名,暗中结交各路豪杰,等待着复国的时机。当他听闻各地百姓因为阿房宫劳役和苛政的痛苦遭遇后,便开始四处奔走,联络那些同样心怀不满的楚人。
“诸位,我大秦昔日何等辉煌,可如今呢,秦始皇大兴土木,不顾百姓死活,这赋税重得压得大家喘不过气来,难道我们就要这样一直忍受下去吗?”项梁在一次秘密集会中,慷慨激昂地说道。
“项大哥,我们也想反抗,可那秦朝的军队太过强大,我们能有什么办法啊?”一个年轻人满脸无奈地问道。
项梁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决绝:“如今百姓们都对秦朝心怀怨恨,只要我们振臂一呼,必定会有众多响应者,而且我们楚人向来英勇,只要团结起来,未必不能与那秦军一战。”
众人听了,都觉得有理,纷纷点头,于是在楚国故地,一股反秦的暗流开始涌动起来。
而在其他六国旧地,也有着类似的情况发生。韩国的张良,他家五世相韩,韩国灭亡后,他一直对秦朝恨之入骨,听闻民间的动静后,也开始谋划着刺杀秦始皇等行动,想要以此来打击秦朝的统治,唤起更多人反秦的决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