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偏坐金鞍调白羽 荷花评定赤蝎寨
用户90391439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7章 偏坐金鞍调白羽 荷花评定赤蝎寨,用户90391439的新书:悟,用户90391439,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贵州西岭,细雨裹挟着陈年苔藓所散发的腥气,顺着页岩的缝隙,悄然渗入山之骨脉。瘴雾于峭壁周围盘桓萦绕,将那墨绿色的古藤渲染成了诡异的青灰色。藤蔓上垂落的水珠,混杂着腐叶的碎屑,仿若泣血一般,坠入那深不见底的百丈断崖之中。嶙峋的山石犬牙交错,在雨幕里,恰似沉睡巨兽那锋利的獠牙。潮湿的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铁锈味道,此乃三年前清军遗骸渗入泥土之后,与雨水相互交织而形成的血腥气息。
年仅十八岁的荷花将军,伫立在箭楼的檐下。玄甲之上的荷花纹饰,在这晦暗的天色中若隐若现。绛红云纹的战袍,已然被雨水浸透,紧紧贴合在她那冰肌玉骨之上,恰似熟透的水蜜桃覆上了一层薄雪。她的指尖轻轻摩挲着舆图的边缘,目光牢牢钉在“蛇脊岭”这三个字上。嵌玉虎头刀的刀柄,在她的掌心微微发烫。那蜿蜒如蛇脊般的山道两侧,皆是百丈断崖,唯有一处隘口,可供三骑并行通过。山道之上,布满了经年累月被雨水冲刷而成的沟壑,沟壑之中积满了浑浊的泥水,一旦踩上去,便会陷入软烂的泥浆之中。两侧的崖壁之上,层层叠叠的蕨类植物肆意生长,将原本就狭窄的道路遮蔽得愈发阴森可怖,此地正是土匪惯于设下伏击的“死人关”。
“胡副将,您可还记得赤蝎寨的规矩?”她忽然轻轻一笑,剑穗上的银铃在雨声之中发出冷泠的声响。三年前,清军在此处溃败,正是因为土匪在这隘口滚石封路,断绝粮草长达七日,生生将三千精兵困死于此。胡开喉间滚出一声闷哼,鬓角的霜白之色愈发浓重。雨水顺着他甲胄的沟壑流淌而下,在箭楼的石板上汇聚成暗红的血渍。这血渍与石板上经年累月生长的苔藓相互交织,形成了一幅诡异的图案,仿佛在默默诉说着往昔那惨烈的厮杀场景。
“滚石阵需在隘口内侧进行架设。”荷花手持炭笔,沿着山道画出一条红线,刀尖精准地抵在舆图上“蛇脊岭”的咽喉部位,“而赤蝎寨之人最为擅长运用兵法。他们必定会料到我军不敢涉足这条绝路,反而会在此处部署重兵,诱使我们绕道东谷的瘴地。”言罢,她将炭笔掷于地上,舆图上溅起的墨渍仿若鲜血一般。“那我们便偏偏要走这一趟给他看。”墨渍蜿蜒如同蝎尾,在她那苗银蝎纹面具之下,下颌的弧线柔美如月,然而眼底的杀意却凛冽如刀。四周的雨势愈发急促,敲打着箭楼的瓦片,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仿佛也在为即将来临的战斗呐喊助威。
胡开的瞳孔骤然收缩。这少女的谋算,竟与三十年前苗民起义军“以死地破围”的策略如出一辙。他刚欲谏言,却见荷花已然将浅浅召唤至跟前。身着银鳞战裙的少女,踏着雨水而来。洁白的甲胄之下,羊脂玉般的肌肤在冷光中流转。霜寒宝剑悬挂在腰间,剑穗上的赤铜铃铛随着步伐轻轻作响,恍若九天玄女踏云而来。此时,山间的雾气愈发浓重,将两人的身影笼罩其中,更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带领五十骑,扮作溃逃的民夫,明日辰时,在蛇脊岭东口点燃三堆青烟。这是赤蝎寨收粮的暗号。”荷花的指尖划过舆图上东谷的瘴气标志,火红绦绳束着的鬓发随风轻轻颤动。浅浅微微蹙起眉峰,鎏银护腿之下,莲藕般的曲线在甲片的缝隙间若隐若现,“可若是他们识破了……”荷花忽然拔出虎头刀,斩断檐下的雨帘,雨珠在刀锋之上迸裂,宛如碎玉。“他们不会识破的。赤蝎寨半月前劫了云南的盐商,此刻正缺少粮草。你腰间的那袋金沙,足以让他们赌上这一局。”说话间,一阵狂风呼啸而过,卷起地上的落叶与雨水,在空中盘旋飞舞。
次日寅时,三百轻骑悄然隐入蛇脊岭的雾气之中。雾气浓稠如牛乳,将骑兵们的身影层层包裹,只能隐隐约约看到甲胄在雾中闪烁的微弱光芒。荷花亲自率领百人,埋伏于隘口西侧的峭壁之上。马蹄皆用棉布包裹,甲胄之上涂满山泥。她倚靠在断崖边的松树上,耳畔传来浅浅部佯装溃逃的脚步声,逐渐靠近。身着银鳞战裙的骑兵们,背着空粮袋,而腰间的金沙袋却暗藏玄机。雨势骤然变大之时,三堆青烟在洞口升腾而起。赤蝎寨的哨箭果然破空而来,箭镞擦过浅浅部佯装慌乱的身影,深深钉入泥地之中。周围的树木在风雨中剧烈摇晃,发出呜呜的声响,仿佛在为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奏响乐章。
“等待第三轮箭雨。”荷花以剑指向崖下,虎头刀上的玉饰在雾气中泛着冰冷的光泽。土匪向来习惯用三轮箭来试探虚实,待敌军疲惫之时,再出动伏兵。当第三支哨箭钉入青烟堆时,她忽然掷出剑穗作为号令。崖顶的百人同时斩断藤蔓,巨石裹挟着泥浆,轰然滚落,瞬间封死了隘口的两端。赤蝎寨原本用于围困敌军的滚石阵,此刻反倒成了他们自己的牢笼。刹那间,碎石飞溅,泥土飞扬,巨大的轰鸣声在山谷之中回荡,震耳欲聋。
“杀!”荷花从峭壁之上纵身跃下,秋水剑劈开雨幕,玄甲上的荷花纹饰在血雨之中若隐若现。土匪的滚石阵本欲困住敌军,此刻却使自己陷入绝境。赤蝎寨的四百匪众被困在狭窄的山道之中,进退两难。她率领部下从两侧崖壁俯冲而下,剑锋专门挑向那些持旗之人。失去号令的匪兵,如同盲目的蚂蚁一般,四处溃散。胡开在箭楼之上目睹这一幕,掌心不禁沁出汗水。这哪里是兵法,分明是如同毒蝎般精准的算计。利用土匪自己设下的陷阱,反制于他们,甚至连士气都算计得丝毫不差。战斗的呐喊声、兵器的碰撞声、伤者的惨叫声交织在一起,响彻整个山谷。雨水混合着血水,顺着山道蜿蜒流淌,染红了沿途的泥土。
硝烟散去之时,赤蝎寨的旗帜已然倒下,残旗在雨中无力地飘荡着,见证着这场惊心动魄的胜利。然而,荷花并未有丝毫的松懈。她深知“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的道理。在战后的十日里,她带领麾下将士穿梭于西岭的每一处密林与洞穴。在潮湿阴暗的山洞之中,与残余的匪寇展开激烈的近身搏斗;在茂密的丛林之间,设下重重埋伏,将试图逃窜的土匪一一擒获。终于,随着最后一股残匪被成功歼灭,盘踞在西岭长达数十年的匪患,彻底成为了历史。山间的百姓奔走相告,欢呼声与喜极而泣的哭声交织在一起。
捷报以快马加鞭的速度传至京城。朝堂之上的官员们传阅着这份战报,无不为荷花将军的奇谋而惊叹。皇帝听闻之后,龙颜大悦,当即下旨嘉奖:“贵州西岭一战,荷花将军运筹帷幄,英勇破敌,成功捣毁匪巢,保一方百姓安宁,实乃巾帼英雄。着令荷花将军携浅浅等有功之人,即刻进京领赏,朕要亲自接见这些功臣!”
接到旨意的荷花,轻轻抚摸着玄甲上的花纹,陷入了沉思。她深知此次进京,既是无上的荣耀,亦是全新的挑战。她与浅浅开始着手筹备进京的各项事宜,精心挑选进京随行的兵器与服饰,反复演练面圣之时的礼仪。而胡开则留守西岭,负责战后的重建工作以及治安的维护。启程的那日,西岭的百姓自发前来送行。他们手捧着自家酿造的米酒、准备的干粮,眼中满是感激与不舍之情,目送着这支为他们带来和平的队伍,渐渐远去,向着京城的方向昂首前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