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前方到达天津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十六章,大明镇国公:从燕王护卫到摄政王,前方到达天津站,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姚广孝进言:“陛下,应趁机南下。”北方威胁已消,南方成为唯一可建功之地。未来,大明将进入长期和平期,错失此次机会便再难寻觅。
朱棣虽无意与南方强国全面交战,但对满者伯夷帝国的具体情况并不完全清楚。大明当前正忙于驰道和新科举改革,亟需稳定民心,不宜贸然行动。历史上,过于频繁的折腾常使国家陷入危机,如秦、隋二朝便是明例。
王子任劝谏:“陛下,守住现有海域足矣,无需远征。大明刚经战乱,亟须休整。”
朱棣深以为然,这也符合李武的主张。然而,面对满者伯夷帝国的挑衅,群臣仍感愤慨。
李武摇头叹息:“诸位对外界的认知尚浅。满者伯夷帝国虽总体实力不及大明,但在海战领域,却是可与大明抗衡的劲敌。”
战术上轻视对手,战略上重视敌人才能克敌制胜。
“那不过是个弹丸小国……”
廖镛尚未开口,李武便打断了他:“眼下应与满者伯夷帝国展开谈判,以外交方式明确双方势力范围,待国内事务平息后再对外用兵。”
朱棣点头称是。
李武继续说道:“我朝接下来当务之急是全力推进驰道建设。待驰道完工后,再着手生产制度的变革,到时候收拾他们也不迟。”
“好,就按先生说的办。”
朱棣采纳了李武的建议,随即派礼部尚书郑芝云为谈判代表,率领礼部侍郎等官员前往谈判。
经此一事,朱棣深刻认识到海防的重要性,开始在南洋布防。他将水师部分兵力调至此处,在琉球等地设立军事港口。
毕竟国内问题繁多,难以拨款组建新舰队。
“驰道修建进展如何?”
朱棣全心投入驰道工程,隔几天便会询问一次。
韦欣德恭敬答道:“大部分地区已完工,但江南、云贵川及两广等地因偏远仍在施工。”
“具体进度怎样?”
“嗯……”韦欣德迟疑片刻,见朱棣并无怒色,方缓缓说道,“江南还好,只是……”
“只是?”
“云贵川和两广地形险峻,修建速度极慢,开凿一座山所需时间足可打通省内数县。”
这结果出乎李武意料。
李武深知这些地区地形复杂,却未曾料想竟严重阻碍驰道工程。
然而转念一想,既然地形已制约交通,李武更不能让这些地区被排除在外。
他思索片刻,问道:“能否增派民夫加快工期?”
“可行,但效果有限。自然之力,单靠人力难以撼动。”
山地丘陵修路本就艰难,若不用特殊手段,恐难快速完成。
李武沉吟,若真要加速,或许只能采用某种强硬手段强行开山。
但他心头又浮起另一隐忧:强行开山若操作不当,恐掏空山体根基,导致现有道路坍塌、滑坡。
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正悄然逼近。经过深思熟虑,李武终于开口说道:“陛下,我有一策可大幅缩减工期。”
他提出了一种特殊配方,这是他掌握的为数不多的化学知识之一,专门用于解决难题。
“此法能制作出极具破坏力的工具,但务必提醒工匠仅限于山体表面使用,切勿用于挖掘隧道,否则将引发毁灭性的灾难。”李武的警告令韦欣德震惊,朱棣的脸色也瞬间阴沉下来,“国师,为何这配方如此相似于禁制之物?”
李武坦白道:“陛下,此乃微臣改良自某秘方,适用于军中。”
朱棣疑惑地注视着他:“既是如此,为何未曾早提?”
李武解释说:“此物虽威力非凡,却极难合成与保存,需即刻使用,若用于军队,恐成后勤噩梦。”
古时技术条件有限,难以持久保存该物,一旦因保管失误导致伤亡,后果不堪设想。
即便交付工匠,李武仍反复叮嘱韦欣德:“此物绝不可久存,必须即制即用。”
“臣谨记。”
我们可以归还岛屿。”
满者伯夷帝国的谈判代表阿卡林用蹩脚的越南语表示:“但你们必须与南海诸国断绝藩属关系。”
选择越南语沟通的原因在于……
阿卡林完全不懂汉语!满者伯夷帝国仅与南海诸国有过往来,对大明知之甚少,更未听过其语言。
同样道理,礼部派出的王子任、周玉林等人亦不知满者伯夷帝国,自然不了解其语言。
于是双方商定以越南语交流,并将谈判设于中立之地越南。
阿卡林的要求让王子任难以接受:“贵国提及的藩属国皆与我国有紧密君臣关系,我们不能随意更改这一现状。”
谁还不清楚你们的目的呢!
当前局势已然明朗——大明击败你们后,虽令诸国心生畏惧,却仍怀扩张野心,因此企图迫使大明停止庇护他国。一旦宗藩关系解除,诸国必会立即发起侵袭。王子任绝不会因区区几座岛屿而妥协。
王子任直言:\"大明绝不背弃对任何一国承诺,贵国若执意对抗,我方可持续征战。\"言辞间,他亦难掩忧虑。大明此刻寻求议和,否则也不会前来谈判。
阿卡林闻言冷笑道:\"若如此,满者伯夷愿再起战端,我方舰队仍有余力可战。\"此前交锋虽损毁巨舰,但残存船只在对抗明军时仍占优势。
\"难道贵国认为仅凭残舰便能维系战事?我方各类舰船完好无损。\"王子任目光凌厉,似真欲开战。阿卡林毫不退缩,直视对方。
满者伯夷正处于扩张关键期,忽逢大明阻挠。朝廷正筹划将南征舰队北调,与现有舰队合力与明决战。在这股势力支持下,阿卡林全无惧意。
王子任沉思片刻,终收回目光。大明另有要务,不宜为强敌耗损实力。
王子任提出:\"贵国可保有原属藩属地,但不得再行侵扰,大明之岛亦须归还。\"此乃妥协之举。
\"若真如此,贵国扩张岂非徒劳?\"阿卡林回应:\"我方愿归还岛屿,然需有所回报。\"
显然,满者伯夷欲得利而后罢兵。
王子任思索后道:\"大明可低价售予贵国丝绸、茶叶及瓷器,所得利润是否足矣?\"阿卡林思虑:若运至西方奥斯曼,必获利丰厚。即便奥斯曼掌控西线,我方只需把控东段,依旧有利可图。
\"可行,但大明需开放港口供我方贸易。\"
王子任觉得此要求未必能被大明官方接纳,便含糊回应道:\"我们会慎重考虑,现已着手起草和平条约初稿。\"这项任务交由周玉林负责。
周玉林目光在王子任与阿卡林之间流转,心中暗喜:此刻正是对付李武的好时机。如今朝堂上的李武正是主和派,若此时和平谈判出现变故,李武的支持率或将大受影响。同时,自己觊觎已久的礼部尚书之位或许也将稳坐。
回忆起双方先前商定的要求及尚未敲定的港口开放事宜,周玉林嘴角浮现一抹冷笑,开始起草条约。这份条约先由他以越南语和汉语撰写,再由现场一位从越南带来的翻译转换为满者伯夷帝国的语言。
王子任见条约内容大致无误,便没细看越南语版本。确实,汉文版已充分满足大明所需条件,包括归还岛屿、停止对外藩的军事行动,以及低价提供一批物资等。
然而,阿卡林拿到译成满者伯夷帝国语言的条约后却十分兴奋。原以为对方态度迟疑是不愿答应,没想到竟如此爽快。条约明确列出开放曾被满者伯夷帝国占领的岛屿作为双边贸易口岸,并列有多处同样用途的区域。
阿卡林重新评估大明实力,认为大明主动开放众多港口,可能并不想与满者伯夷帝国爆发大**。换句话说,大明的实际力量或许并不如想象中强大,满者伯夷帝国完全有能力与其一战,甚至有可能重创对方并夺取其领土。
阿卡林对此感到无比振奋,带着条约及分析结果返回国内。新的风云即将掀起。
冬去春来,一年又过。
\"陛下,驰道建设已接近尾声。\"韦欣德语气带着几分喜悦向朱棣禀报。
朱棣点头:\"那大概能节省多少时间?\"
韦欣德答道:\"若天公作美,环游各省不过一个半月足矣。\"
一个半月!
这是何等惊人的效率!
尽管八百里加急等特殊驿站可以更快,但那是建立在对驿卒过度压榨的基础上,常有驿卒**事件发生。
这样的驰道不仅无需耗费巨资,还让大明得以迅速完善交通网络。
朱棣瞥了李武一眼,却发现他眼底藏着些许遗憾。
一个半月的时间?
即便不是汽车代步,这个速度依然比李武记忆中的更快,但驰道依旧未能完全满足他的期望。
“陛下,既然如此,不如趁此机会巡游一番如何?”有人提议。
巡游听似奢靡,实则是一项关键的政治举措。既能威慑地方官员,又能在百姓面前彰显威仪,树立权威。
正如朱棣所做的一切,这也是必要的政治安排。
朱棣治理多年,也渴望借此机会外出放松。尽管他常与李武御风而行,但那种体验终究不同。
他看向李武,期待得到默许。
李武思索片刻说道:“陛下,如今驰道初成,应先行推动经济改革试探深浅,待国库充盈后再行游览之事,若陛下执意前往,臣愿随驾同行。”
朱棣皱眉,心中略有不甘。
若真想陪他游览,何必这般推辞?
李武另有考量:
作为**,适度享乐并无过错,可满朝文武又有几人非经战阵?若是开此风气,人人效仿……
后果不堪设想。官员争相攀比奢华,必将引发地区性**蔓延,最终让从政者只为享乐,而忘却初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