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向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7章 名妓,水浒:水泊梁山今天反了,姜向春,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汤隆翻了个白眼,“你若有此才华,李师师怕也会邀你。”

“是啊,刚才要不是你,现在不也去了?”时迁笑着调侃。

杨林无言以对,道:“我又不是不懂分寸的人。

咱们喝酒吧,听说李师师美貌非凡,大哥怕是要费些时间。”

三人闻言,皆会心一笑。

此时,又一名店小二进来,笑意盈盈地问:“几位客官,还有什么需要吩咐?”

阮小五、汤隆、时迁本想回答没有,但杨林开口道:“小二哥,劳烦关门,我有话问你。”

小二闻言,立刻关门,上前道:“几位客官请讲,小人知无不言。”

杨林压低声音,神秘地说:“听说官家与李师师往来甚密,此事当真?”

阮小五等人一听,双眼放光,饶有兴趣地听着,毕竟谁不爱听皇帝的八卦。

小二急忙道:“客官莫要乱说,此事虽众人皆知,却不可轻易谈论。”

杨林拿出一锭银子,足有十两,塞给小二,“小二哥,帮忙说说,我们绝不会外传。”

小二摸着银子,咽了咽口水,心想,果然是有钱能使鬼推磨。

“不知客官想知道什么?”小二收起银子,问道。

杨林笑着问:“你在矾楼做事,应该听到了不少事,讲几件给我们听听。”

小二清了清嗓子,说道:“各位客官,您可听说过周邦彦?”

四人面露疑惑,连忙摇头。

小二心中暗骂他们孤陋寡闻,开口道:“周邦彦可是位才子,深受李行首赏识。

去年他任大税监时,官家恰好患病,他便趁机去见李行首,没想到官家突然驾临。”

阮小五好奇地问:“该不会是来抓奸的吧?”

小二摇摇头:“其实是宫里送来江南的新橙,官家特意送给李行首,并不知周邦彦在此。”

……

阮小五追问:“那后来周邦彦如何了?”

小二笑了笑:“官家意外造访,周邦彦躲闪不及,只能藏于床底。

官家未发现,与李行首边吃橙边交谈,周邦彦就在下面 ** 。”

众人听完,忍不住笑了。

小二接着说:“当日官家身体不适,没有留宿,周邦彦心生不满,遂作词一首:‘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

锦帏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筝。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

“后来官家得知此词,大怒,命蔡太师以征税不足为由,将周邦彦革职驱逐出京。”

“当时正值寒冬,李行首冒雪为他送行。”

阮小五感慨:“能得到李师师如此青睐,想来周邦彦必是才华横溢且风度翩翩之人。”

小二调侃道:“客官有所不知,周邦彦现在快六十了,哪里还能算得上风度翩翩!”

众人听了,皆是惊讶。

一位年近花甲的老者竟能被李师师看重,真可谓“书中自有颜如玉”。

杨林又问:“那之后周邦彦怎样了?”

小二道:“后来李行首去求情,又献上了周邦彦所作的《兰陵王》,官家心软下来,便让人把周邦彦召回。”

“自此周邦彦因祸得福,被任命为大晟府乐正,此事过后,更受官家器重,常伴左右。

作为词人,他算是仕途顺遂。”

四人听了,都有些无趣。

众人常说,李师师是赵佶的外室,她与周邦彦私下有往来,赵佶起初恼怒,但后来竟与自己外宠的情夫一起论诗作画。

真是令人感叹,世事荒诞至此。

众人摇头,示意小二离开,唯有时迁低头沉思,目光游移不定。

矾楼地处热闹之处,夜晚依旧熙攘。

忽见一算命先生走近,头戴单纱抹额头巾,身披葛布直身,背负长条布包,手持布幡,上书“先天神数”四字。

布幡两侧有十六字:“荆南李助,十文一数,字字皆准,术超管辂。”

李助走到矾楼前欲入内,却被小二拦住:“先生,本楼未请算命之人。”

李助淡然道:“为何算命先生不可来此饮酒?”

小二脸色微变,忙赔礼:“原是先生来饮酒,适才多有冒犯,请进。”

李助收起布幡,随小二入内,问道:“我听闻矾楼李师师艳名在外,不知今日是否有暇?”

这算命者,实则是为李行首而来。

小二暗自发笑,口中答道:“李行首正会客,先生恐要失望了。”

“哦?”

李助眼中闪过一丝光芒,问:“敢问贵客何人,能得李行首接见?”

小二回道:“听其口音似京东人士,因其作词出色,故得召见。”

“如此。”李助稍显失落,不再多言,随小二入内,沿途打量矾楼布局。

醉杏楼内。

徐悟锋跟随小二来到一处静谧的小院,门楣上的匾额以瘦金体书写着“醉杏楼”三字。

门口站着一名十四五岁的清秀侍女,见徐悟锋到来,立刻迎上前道:“公子,请随我来。”

“多谢姑娘引领。”

徐悟锋点头后随她步入内堂,不多时已至厅堂,桌上摆好了茶点瓜果。

“公子请坐,我去请姑娘出来。”侍女说完便进入后厅。

片刻后,一位二十岁左右、身着素白长裙、体态优雅的女子缓步而出。

但见她发髻乌黑如云,双眸明澈似水,骨骼清奇,气质高洁,眉眼间又透着几分娇柔,却毫无轻佻之感。

徐悟锋心中赞叹,这莫非就是李师师?

李师师亦打量着徐悟锋,见他仪表堂堂,身形挺拔,不同于寻常文弱书生,不由心生欢喜。

“妾身李师师,见过公子,敢问尊姓大名?”

徐悟锋略一拱手答道:“在下姓徐,京东人士。”

徐悟锋感慨言道:“常闻李师师倾国倾城,今日得见,果然名副其实。”

“公子过誉了。”

李师师浅笑回应,这类赞美她早已习以为常,遂问:“敢问公子,那首词可是出自你手?”

“当然!”徐悟锋坦然道。

李师师喜形于色:“公子才华横溢,此词结尾堪称画龙点睛,令人回味无穷。”

徐悟锋莞尔一笑:“文章乃天然而成,偶得佳句罢了,不足挂齿。”

李师师闻言双眼一亮,称赞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公子文采卓绝。”

徐悟锋微怔片刻,回忆方才脱口而出的诗句,这才想起这是陆游的名句,一时竟未察觉。

李师师接着问:“公子满腹经纶,可曾参加科举?”

徐悟锋摇了摇头,笑道:“仕途之事,非我所愿。”

徐悟锋笑着摇头,“我连书院大门朝哪开都不知道。”

“公子言辞真有趣。”

李师师掩唇浅笑,随后问道:“公子可还有别的诗词?让我也欣赏一番。”

她声音柔和悦耳,一举一动皆能撩动人心,难怪能迷倒众人,就连坐拥三宫六院的赵佶也为她神魂颠倒。

徐悟锋思索片刻后说道:“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是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既已提到陆游,不妨借用他的作品。

反正都是借鉴,多一首又有何妨?

李师师听罢,眼中光芒闪烁,说道:“我猜这应该是咏梅吧?”

徐悟锋点头赞道:“李行首果然聪慧。”

李师师将这首词铭记于心,这才说道:“公子既擅诗词,为何不求取功名?若公子有意仕途,我或许能助你一臂之力。”

徐悟锋闻言不禁莞尔,说道:“难不成李行首要去替我说情?”

李师师脸泛微红,嗔视着他道:“旁人都对此避而不谈,谁料公子如此直率,竟直言不讳。”

说到此处,李师师轻叹一声,虽得赵佶宠爱,但赵佶毕竟是皇帝,一个月能见一次已属难得。

通常情况下,赵佶两三个月才来一次,正如他所写诗句:人间有味俱尝遍,只许江梅一点酸。

赵佶乃 ** 之人,拥有三宫六院,妃嫔无数,难道就无人能胜过李师师?

并非如此!

那些妃嫔似珍馐佳肴,赵佶日日享用也觉乏味,偶尔也需要清新酸甜的杨梅,以解腻厌。

李师师便是那‘江梅一点酸’。

若来得太频繁,又怎能让这份新鲜感持续,让她深受宠爱十余年?

自上次遭贬后转祸为福,周邦彦再未前来,仅以书信往来。

李师师自此形单影只,独守醉杏楼,每夜听闻他人嬉笑 ** 。

徐悟锋不明白李师师心中所想,只是一脸淡然地说道:“既然大家都已知晓,又何必藏着掖着?况且此事只有你我知晓,李行首怎会告知官家?”

“自然不会。”李师师摇头回应,“听公子之意,似乎无意于仕途,实在令人惋惜。”

徐悟锋闻言一笑,“此世间之事岂止为官一条路,纵情山水亦是一种快意人生。”

李师师叹息道:“我也渴望这样的生活,无奈身不由己,只能困于此楼之中,恰似笼中之雀。”

身为名妓,她的行踪向来不由自己掌控,即便未曾被赵佶青睐,其他权贵也不会轻易放她离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天命所归:观主在上

小小明秋

大宋:开局金军围城,宰相辞职

猪皮骑士

三姝破局:幽冥玉佩之谜

文苓笔墨

废土之王

笑死鸟

恶雌肥丑胖,开局五个兽夫修罗场

言尽书

四合院:我贾东旭!坐拥娇妻红颜

迷蝶龙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