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城的驼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1章 风云,不良人之大唐麒麟侯,隐城的驼龙,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总章二年(669年)的洛阳城笼罩在肃穆的气氛中。寒风卷着残雪掠过朱雀大街,将家家户户门前悬挂的白幡吹得猎猎作响。

就在唐军征伐高句丽凯旋、举国欢庆的余韵未散之时,一颗将星悄然陨落——年七十六岁的英国公李积,在自家宅邸中溘然长逝。

消息传入皇宫,李治悲恸难抑,竟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说道:\"朕之长城,今已崩塌!\"当即下诏册赠太尉、扬州大都督,赐谥号\"贞武\",特许陪葬昭陵,享尽哀荣。更在数月后,又下旨将李积灵位供奉于高宗庙庭,这份殊荣,纵观整个大唐王朝,亦寥寥无几。

李积出身不凡,乃高平北祖上房徐氏之后。早年间,天下大乱,他投身瓦岗军,展现出卓越的军事天赋。在那烽火连天的岁月里,他辅佐李密纵横中原,多次大败隋军,声名远扬。后来,随着李密降唐,李积亦追随而来,从此开启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唐高祖李渊初见李积,便惊叹其谈吐不凡、气度超群,直呼\"此乃天赐大唐之良将\"。

到了唐太宗李世民麾下,李积更是如鱼得水。他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平定窦建德、王世充等割据势力,为大唐统一天下立下汗马功劳。战场上,他用兵如神,常常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士兵们传颂着他的威名,敌人听闻他的名字便闻风丧胆。

贞观年间,北方边境薛延陀部落日渐强大,屡屡侵扰大唐疆土。李积临危受命,两次挥师北上。他率领唐军穿越茫茫大漠,在漫天飞沙中与薛延陀激战。

面对敌军的精锐骑兵,李积巧妙设伏,以少胜多,一举平定碛北,打得薛延陀元气大伤,多年不敢再犯大唐边境。

真正让李积名垂青史的,当属他大破东突厥与高句丽的壮举。贞观四年,他与李靖密切配合,趁着漫天大雪,率领三千精骑突袭东突厥王庭。

这场奇袭如雷霆万钧,打得东突厥措手不及,颉利可汗被俘,东突厥就此灭亡,大唐的疆域直抵阴山以北。

高宗年间,高句丽多次挑衅大唐威严,李积再次挂帅出征。此时的他虽已年逾古稀,但依然老当益壮。他统筹全局,制定周密战略,水陆并进,经过数年苦战,终于攻克平壤,灭亡高句丽。这场胜利,不仅洗雪了隋炀帝、唐太宗多次征伐未竟之耻,更让大唐声威远播海外。

李积不仅是征战沙场的猛将,更是治国理政的能臣。他出将入相,历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司空、太子太师等要职,位极人臣却始终保持谦逊。

在朝堂上,他直言敢谏,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在军中,他爱兵如子,与士兵同甘共苦,深受将士们的爱戴。

作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李积的一生,完美诠释了何为\"出将入相,国之栋梁\"。他历经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始终以天下为己任,将毕生心血都奉献给了大唐王朝。从青葱少年到白发苍苍,他用一场场胜利、一次次鞠躬尽瘁,铸就了属于自己的传奇,也为大唐盛世的开创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洛阳城的天空仿佛也染上悲色,铅云低垂,寒风裹挟着细雪掠过送葬队伍。英国公李积的灵柩缓缓前行,六十四人抬的朱红灵舆缀满素白绢花,两侧旌旗蔽日,三百铁甲军身披玄甲,手持白幡,步调整齐得如同机械。

纱比儿梓混在街边的人群中,和服袖口藏着的九菊符咒微微发烫,她望着那覆盖着九旒龙纹旗的灵柩,樱唇轻启:\"铁骑踏破高句丽的战神,终究也逃不过黄土埋身...\"

她忽然想起行囊中那张泛黄的隋朝舆图,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袖口暗纹:\"听说宇文成都力举三千斤金狮,一人可敌十万大军...\"话音未落,街边百姓突然发出惊呼。

只见灵柩行至天津桥时,河面骤然掀起巨浪,惊得拉灵车的白马人立而起。纱比儿梓瞳孔骤缩——浪尖处隐约浮现出龙头虚影,正是李积生前大破高句丽时,指挥水师所用的\"应龙战船\"图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老头重生卖掉铁饭碗,白眼狼妻儿傻了!

胖白在摸鱼

重生归来:我提前一年预警末日

枫香晚花静

邋遢道士

上官游龙

影视诸天:扬帆起航

千帆复起

凡人:开局获得仙盆,装备全靠抢

孙悟亚

冰封全球之打劫

似梦1似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