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逐渐“消失”的四川方言:奘
巴蜀散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97章 逐渐“消失”的四川方言:奘,那些即将消失的四川方言词汇,巴蜀散人,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过去四川方言中,有个用于形容物或人大的“奘”字,似乎逐渐“消失”了。
奘,普通话音读作zàng或zhuǎng,读作zàng时其本意为健壮;读作奘zhuǎng时其本意为粗而大。
四川方言中,“奘”读作zàng时大概只有西游记的玄奘法师(即唐僧)了。
“奘”的zhuǎng音四川方言作zuǎng,过去常用于形容物或人粗大。
如今,“奘”zuǎng很少听到了。今四川方言谓(身体)壮大结实,多说“跩zuái实”、“墩笃”。物大,则单说“跩zuái”。
其中“跩实”一词,应该是“奘实”发生了音转,释义为壮实; 结实。同样,物大单说的“跩zuái”字,应该也是“奘”字的音转。
如民国三十六年《新繁县志》卷四《礼俗·方言》: “今谓大而坚者曰奘实。音近揣。”
单用:这个馍馍好奘zuái 哦!怕是一个就吃饱了。
形容物或人大用“奘”,古代文献多有记载。
《方言》卷一: “秦晋之间,凡人之大谓之奘,或谓之壮。”《说文·士部》: “壮,大也。”
元·杨文奎《儿女团圆》第四折: “我觑了这女艳姿,如此般蠢坌身子,粗奘腰肢,却生的这般俊秀的孩儿。” “粗奘”同义连文。
《西游记》第五十一回: “手足比毛更奘,星星眼窟明明。”
明·赵南星《目前集·俗字》: “奘,大也。音壮之上声。”
明·李实《蜀语》: “大曰奘○奘,在朗切,音庄上声。”清张慎仪《蜀方言》卷下: “谓大曰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