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随竹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回 设阴谋临产换太子 奋侠义替死救皇娘,古典白话合集,清风随竹影,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有诗写道:“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万里旧江山。寻常巷陌陈罗绮,几处楼台奏管弦。天下太平元事日,鸯花无限日高眠。”宋朝自陈桥兵变后,众将拥立太祖为君主,实现江山一统。皇位相传至太宗,再到真宗时,四海呈现太平景象,百姓安居乐业,当真是风调雨顺,君主贤明、臣子忠良。

一日早朝,文武百官整齐列队。西台御史兼钦天监文彦博走出队列上奏:“臣昨夜观测天象,发现天狗星冲犯帝座,恐怕对储君不利。臣已恭敬绘制星象图形一张,呈请陛下御览。”承奉官接过图形,放置在皇帝的御案之上。天子看完后,笑着说:“朕看此图,虽说是上天显示征兆,但朕目前并无储君,能有什么不利之处?爱卿先归回班次,朕自有主张。”早朝结束,众臣纷纷散去。

回到宫内,真宗心中烦闷。他暗自思索:“自从皇后去世,正宫之位一直空缺。所幸李、刘二位妃子如今都怀有身孕,难道上天显示的征兆,会应在她二人身上?”正想宣召二妃前来,没想到二妃竟不请自来。她们行完参见礼后,跪地奏道:“今日是中秋佳节,臣妾已在御花园备好酒宴,特请陛下今晚前去赏月,共度欢乐良宵。”天子听了十分高兴,当即与二妃一同前往花园。但见园中秋色萧瑟,花香浓郁,金风阵阵,令人心情舒畅。真宗一边欣赏景色,一边走进宝殿,在御座上就坐,李、刘二妃在旁陪伴。宫娥献上茶水后,真宗说道:“今日文彦博上奏,说天狗星冲犯帝座,对储君不利。朕虽尚无子嗣,但欣慰二位爱妃都有身孕,只是不知将来谁先分娩,生下的是男是女。既然上天已经显示征兆,朕赐你们二人玉玺龙袱各一个,用以镇压天狗星的冲犯;朕还有金丸一对,里面各藏有一颗九曲珠,这是先帝所赐的无价之宝,朕自幼随身佩戴,如今每人赐一枚,并将你们的姓名和宫名刻在上面,你们可随身佩带。”李、刘二妃听后,连忙向上谢恩。天子随即将金丸解下,命太监陈林拿到尚宝监,立刻刻字。

这边二位妃子吩咐摆酒,安排宴席、进献美酒。一时间,鼓乐声接连响起,各种歌舞杂技纷纷呈现,皇家的富贵气派展露无遗。到了晚上,明月高悬,皎洁的月光将满园照得如同白昼,皇帝与妃子们快乐地共同欣赏明月,星斗闪烁,众人举杯畅饮。天子喝到半醉时,只见陈林手捧金丸,跪地呈到御前。天子接过来仔细查看,见金丸上面,一个刻着“玉宸宫李妃”,一个刻着“金华宫刘妃”,镌刻得十分精巧细致。天子心中大喜,当即把金丸赏赐给二妃。二妃跪地领受,遵旨佩戴在身,随后又各自向天子敬了两杯酒,天子没有推辞,一连饮下,不觉酩酊大醉,大笑着说:“二位妃子谁若生下太子,就立为正宫娘娘。”二妃又再次谢恩。

天子酒后随口说出的这句话,却没想到引发了无数风波。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是刘妃本就心地不善,心中长久以来嫉妒心作祟。如今一听这话,生怕李妃先生下太子,被立为正宫。从那日回宫后,她便与总管都堂郭槐暗中谋划,想要陷害李妃。当时,刘妃身边有个宫女名叫寇珠,虽是刘妃的心腹,但为人正直,心怀忠义。她见刘妃与郭槐商议阴谋,心中十分不满。从那以后,她便处处留意,暗中观察二人的举动。

且说郭槐奉了刘妃的命令,派了自己的心腹亲信,找到了一个接生婆尤氏。这接生婆一听有差事,顿时受宠若惊,还把自己的丈夫也托付给郭槐,让他也做了负责接生相关事务的添喜郎。

一天,郭槐与尤氏秘密商议,将刘妃要陷害李妃的事情,详细地告诉了她。这奸恶的婆子听了,一开始还觉得为难。郭槐说:“若能把这事办成,你就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婆子听了,心中不禁大喜,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便对郭槐说:“我们可以如此这般……”郭槐听后,连说:“妙!妙!若真能办成,将来刘妃生下太子,你可就有了举世无双的功劳。”他又嘱咐尤氏到时候不要误事,还给了她许多财物。婆子满心欢喜地离去。郭槐进宫,将此事回禀刘妃,刘妃高兴得不得了,就等着李妃分娩时实施计划。

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三个月过去了。这天,皇帝到玉宸宫看望李妃,李妃行参拜之礼,天子说:“免礼。”两人正闲聊时,天子忽然想起明日是南清宫八千岁的寿辰,于是特派陈林前往御园准备寿礼果品,来日好为八千岁祝寿。陈林领旨离开后,只见李妃双眉紧锁,突然腹痛难忍。天子吃了一惊,知道她是要分娩了,立刻起驾离开,急忙宣召刘妃带领接生婆前来照料。刘妃接到旨意,先一步前往玉宸宫。郭槐则急忙把消息告诉尤氏。尤氏早已准备妥当,双手捧着一个大盒子,交给郭槐,两人一同前往玉宸宫。

你可知这盒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原来这就是二人定下的毒计:将一只狸猫剥去皮毛,此时的狸猫血淋淋、油光光的,让人根本认不出是什么东西,模样十分可怖。两人来到玉宸宫,其他人都以为盒子里装的是食物,哪里知道其中的阴谋。恰巧这时李妃临产,刚刚分娩完,便因一时血晕,昏迷过去,不省人事。刘妃、郭槐和尤氏趁机设下圈套,在混乱之中,用狸猫换出了太子,然后仍用大盒子将太子用龙袍包好装进去,抱出玉宸宫,直奔金华宫而去。刘妃随即唤来寇珠,让她提着藤篮,里面暗藏太子,到销金亭用裙带勒死太子,再丢到金水桥下。寇珠不敢不答应,她担心若是换了别人去,这件事会变得更糟,只好提着藤篮,出了凤右门,来到昭德门外,直奔销金亭。她急忙打开藤篮,抱出太子。幸好有龙袱包裹,太子安然无恙。寇珠将太子抱在怀中,心中暗想:“圣上半辈子都没有子嗣,好不容易李妃生下太子,偏偏遇到奸妃设计陷害。我若将太子谋害,良心何安?罢了!不如我抱着太子一起投河,也算是尽了我一点忠心。”她刚走出销金亭,就看见远处来了一个人,连忙转身,隔着窗户仔细查看。只见那人一身公公打扮,跨过引仙桥,手中抱着一个宫盒,身穿紫罗袍,上面绣着立蟒图案,脚蹬粉底乌靴,胸前挂着一串念珠,脖子左侧斜插着一个拂尘,生得面皮白净,精神矍铄,双目炯炯有神。寇珠一见此人,心中大喜,暗暗念佛:“好了!有此人到来,太子有救了!”原来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向来心怀忠义的首领太监陈林。他因为奉了圣旨到御园采办果品,此时正手捧着金丝制成的龙妆盒,迎面走来。陈林一见寇珠抱着小孩,便详细询问缘由。寇珠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陈林听后,大吃一惊,又见有龙袱作为凭证。二人商议后,决定将太子放入盒中,好在盒子大小刚好能容纳下。偏偏这时太子啼哭起来,二人又暗暗祈祷。祈祷完毕,太子的哭声竟然立刻停止了。二人暗暗庆幸,心中念诵佛号,只盼着太子能够平安无事。随后,二人又朝着天空叩拜,寇珠急忙回宫去了。

陈林手捧妆盒,心中怀着一腔忠义,将生死置之度外,径直朝着禁门走去。刚转过桥,走到禁门处,就被郭槐拦住,问道:“你要去哪里?刘娘娘宣你,有话要当面问你。”陈林听了,只得跟随郭槐进宫。到了宫中,郭槐说:“等我先去启奏娘娘。”没过多久,郭槐出来说:“娘娘宣你进去。”陈林进宫后,把妆盒放在一旁,朝上跪倒,说道:“娘娘,奴婢陈林参见,不知娘娘有何吩咐?”刘妃一言不发,手托着茶杯,慢悠悠地喝茶,过了好一会儿,才开口问道:“陈林,你提着这个盒子要去哪里?上面有皇封,这是怎么回事?”陈林回奏道:“奴婢奉旨前往御园采选果品,为南清宫八大王祝寿,所以有皇封封着,并非是奴婢擅自做主。”刘妃听了,看了看妆盒,又看了看陈林,接着说道:“里面有没有夹带其他东西?从实说来!要是有半句假话,你可吃罪不起。”陈林在这种生死关头,将生死抛到脑后,心一横,不但不害怕,反而从容地回答:“没有夹带任何东西。娘娘若是不信,可以去掉皇封,当面查看。”说着,就要去揭皇封。刘妃见状,连忙拦住说:“既然是皇封封着的,谁敢私自打开查看!难道你不懂规矩吗?”陈林叩头道:“不敢,不敢!”刘妃沉思了许久,想到明日确实是八千岁的寿辰,便说:“既然这样,你去吧!”陈林起身,手提盒子,刚要转身,忽听刘妃喊道:“回来!”陈林只好再次转身。刘妃又将陈林上下打量了一番,见他脸上神色没有丝毫异常,这才缓缓说道:“去吧。”陈林这才出了宫。正是他这一片赤诚忠心,得到上天感应,最终瞒过了刘妃,摆脱了这场大难。

陈林出了禁门,直奔南清宫,大声传报:“圣旨到。”八千岁接旨后,将陈林迎入内殿,把装有太子的盒子供奉在上面,行礼完毕。因为陈林是奉旨前来的钦差,八千岁正要赐座,却见陈林泪流满面,双膝跪倒,放声大哭。八千岁见状,惊讶不已,忙问道:“伴伴,这是怎么了?有话起来说。”陈林看了看四周,八千岁心领神会,便吩咐左右侍从退下。等身边没人后,陈林便将事情的详细经过讲述了一遍。八千岁问:“你怎么就确定这一定是太子?”陈林说:“有龙袱包裹着作为凭证。”八千岁听后,急忙打开妆盒,抱出太子一看,果然有龙袱。这时,太子突然“哇”的一声大哭起来,仿佛是在诉说自己的遭遇一般。八千岁赶忙将太子抱入内室,并让陈林也跟进来。见到狄娘娘后,八千岁又把事情的缘由说了一遍。大家商议后,决定将太子暂时寄养在南清宫,等朝廷局势稳定后,再做进一步打算。陈林告别八千岁,回朝复命。

刘妃抢先向皇帝奏报,称李妃生下了妖孽。天子听闻后勃然大怒,当即下旨将李妃贬入冷宫,同时加封刘妃为玉宸宫贵妃。可怜的李妃遭此不白之冤,却无处申诉。好在冷宫总管秦凤为人忠诚正直,平素与郭槐不和,早已料到此事背后必有阴谋。看到李妃这般凄惨模样,他心中不忍,上前百般安慰,还叮嘱小太监余忠:“一定要好好照顾娘娘,不可有丝毫怠慢。”余忠这人颇为特别,他的容貌与李妃极为相似,且生性豪爽侠义,常常为了他人奋不顾身,因此秦凤对他疼爱有加,虽说是师徒关系,却情同父子。余忠见娘娘受此苦楚,恨不得能替她承受,多次想办法要救出李妃,却始终无计可施,只能作罢。

另一边,刘妃阴谋得逞,满心欢喜,不仅暗中重赏了郭槐和尤氏,还让尤氏负责照料自己分娩之事。十月怀胎期满,刘妃也生下一位太子,并将此事奏明皇帝。天子大喜过望,立即将刘妃立为正宫皇后,并昭告天下。从此,人人皆知国母是刘皇后。郭槐也因此备受宠信,地位如同开国元勋,尤氏被任命为掌院,寇珠则成为主宫承御,众人一时风光无限,宫中表面上风平浪静。

然而,乐极生悲,六年后,刘后所生的太子不幸患病夭折。皇帝悲痛万分,感叹自己半生无子,好容易有了太子,却又早夭,心中的伤痛难以平复,以至于连续多日无法上朝理政。这一天,八千岁进宫探望天子。天子召见八千岁,两人奏对之后,天子赐座,闲聊中询问八千岁家中世子的情况,包括人数和年龄。八千岁一一如实奏报,说到三世子的时候,天子得知其年龄恰好与刘后所生太子相仿。天子听后龙颜大悦,立刻召见三世子进宫。一见到三世子,天子心中大喜,更觉得惊奇的是,这孩子的容貌神态与自己极为相似。天子一高兴,病竟然也好了。随即传下旨意,将三世子过继为子,封为东宫守缺太子,并命陈林带太子前往东宫,拜见刘后,同时到各宫请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修仙:挂我开,副作用你扛

陆贰八

七零:辣妻随军,冷面糙汉不经撩

黑醋汁

甜撩心宠

冷亦蓝

手持大女主剧本

澜澜语

胎劫双生

KGiop

御兽:开局一只雪山君

天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