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子边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百八十章 宣明宗的无奈,风起宁古塔,浪子边城,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他还是摄政王的时候,就调了不少的粮草送往那里,为的就是把涞水关打造成第一铁关,以保证自己的统治地位不会动摇。
现在好了,那么多的粮草都被烧了,让他在短时间内去哪里再准备那么多的粮食送往边关?
没有了粮草,军心就会浮动,岂不是更难守的住了。
其实宣国现在是不缺粮食的。
贾平安的高产粮种已经施实两年,很多权贵与大族的土地上种的都是这些。
收成照以往翻了好几倍之后,粮荒的问题应该解决了。
但这是应该。
事实上呢?
粮食都被权贵和豪绅所掌控,粮食也在他们手中。
就像是昌都,各个粮铺的价格一直是居高不下,且还在缓步上涨之中,便已经证明了一切。
权贵与豪绅才不管朝廷缺不缺粮呢,他们只要利益。
相反,朝廷缺粮还是好事情,至少不用担心有人会突然的打压粮价,断他们的财路。
贾平安只有一个。
已经不在昌都,各大粮商们不再担心。
国库中已经没有多少的存粮,之前的全部拨付到了涞水关,现一把大火烧了精光。
无粮之下,让五十万准备出关出战的宣军怎么办?
有心想要向权贵和豪绅征粮吧?
可前一阵子刚问人家要了一批,这才过去多长时间,再开口索要,怕是无人会配合。
用钱买吗?
国库里的银子是有数的,只出不进,又能坚持到几时?
“来人呀,宣几位重臣入殿议事。”没有头绪,宣明宗便决定叫大臣来共同商议解决办法。
杜文渊来了。
他虽然还是首辅之职,但其实已经没有了多少的权力。朝堂之上,他成为了一个摆设。
这还是因为他有另一层身份,杜氏族长。
而杜氏还是昌都第一大族,有这个光环在,他才没有被清理掉。
如今真正百官之首变成了毛宇寰,这位被杨敏君寻到,并早早站台在宣明宗一方的人。
除了两位辅臣,还有六部尚书都赶了过来,大家也看到了于万里发来的急报。
“这个大凉,好不要脸,竟然装扮成大统军的样子,偷袭我们,可恶,可恶呀。”
毛宇寰看了急报之后,忍不住出声斥责。
可也就是喊喊而已,根本就没有说要如何解决粮草的办法。
他也是大族出身,成为朝臣的同时,他也要顾及到毛氏的整体利益。所以,捐粮这样的话,他是绝对说不出口的。
他若是敢带这个头,就会成为其它权贵们的共同敌人。
毛宇寰只是斥责,跟着就闭上了嘴,其它大臣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现在还能站在大殿之中的,无不是身靠大族之人。
若是不然,根本就逃不掉被清理的命运。
对于没根脚的臣子,宣明宗说收拾就可以收拾。但有大族做靠山,他也不能随便动手。
大殿之中,陷入到了沉默与安静之中。
这一幕,看得宣明宗眼皮直跳。
这就是天天在朝堂之上,口口声声说,要效忠大宣的臣子吗?
现在自己有难了,这些人却连粮食都不肯拿出来一粒。
他已经从影卫那里得到了消息,这些大臣们的家中,有的人家粮仓早已经堆满。但他们宁可放在那里,变成陈粮,或是让老鼠偷吃,也不肯拿出来贡献给朝廷。
这些人,哪里还有什么忠心可言?
或许,他们还等着看自己的笑话吧。
但明知道这些,宣明宗却是半点的办法没有。
他总不能因为对方不捐献粮食,就把他们给抓了,下至大狱吧?
他若是真敢这样做,那就等着这些人来造自己的反吧。
就在大殿中沉默一片,宣明宗火气都有些要压抑不住的时候,下面站着的兵部尚书许德勇突然开了口,“皇上,其实也不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哦?爱卿可有什么主意,请说。”
还是有忠臣呀。
这般想着,宣明宗看向许德勇的时候,眼中全是期待。
希望越大,换回的往往就是失望。
“皇上,不如先把城内准备出征大军的粮草送到涞水关,以解那里的燃眉之急,那里现在更重要。”
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