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一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6章 编制博弈,改制之争,漂流一族,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贾庆鹏正式坐上瀛海市商贸局局长这把交椅后,便如同迫不及待打响战斗的指挥官,开启了局机关机构改革的破冰之旅。

在触及人员编制这一核心问题时,贾庆鹏敏锐地察觉到,局机关的干部们情况复杂。他们中有的确实是能力出众的精英,业务能力过硬,是局里的中流砥柱;可有的虽业务能力欠佳,但背后的关系网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

为了解决谁该纳入编制、谁不该纳入这一棘手难题,贾庆鹏召集局机关的班子成员,在会议室里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讨论。

副局长张传友率先发言,他皱着眉头,一脸严肃地说:“贾局长,我觉得咱们得优先考虑那些真正有能力、为局里做出实际贡献的同志。像曹刚同志,指导规划下属企业股份制改制工作,都完成得相当出色,为局里争得了不少荣誉,这样的同志不纳入编制,实在说不过去。”

贾庆鹏微微点头,示意张局长继续说下去。

这时,组织委员王兴福却摇了摇头,提出不同看法:“话虽如此,老张,但咱们也不能忽视一些客观因素。比如孙万年同志,他在局里工作多年,虽说业绩不算突出,可他跟不少上级部门都熟络得很,干部工作的提拔任用,他的参谋作用不可或缺,要是把他排除在外,万一以后干部工作上需要把关,怕是会遇到阻碍啊。”

张局长一听,有些急了,提高音量反驳道:“老王,照你这么说,那咱们这编制评定不就成了看关系,而不是看能力了?这对那些踏实做事的同志不公平!”

王兴福也不示弱,连忙回应:“老张,你别激动。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说关系也是工作中的一部分,咱们得综合考虑。就拿上次那项目来说,如果不是孙瑞玲同志出面协调,咱们能那么顺利推进吗?”

这时,一直沉默的纪检主任李明矩缓缓开口:“二位先别争了。我认为,咱们得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考核机制,从工作业绩、工作态度、群众口碑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量,这样选出来的人,无论是能力还是品行,都能服众。”

贾庆鹏听着众人的争论,沉思片刻后说:“老李的提议不错,不过这考核机制一时半会儿也建立不起来。而且咱们时间紧迫,政府那边还等着咱们的方案呢。我看这样,先按照咱们各自心中的标准,列出初步名单,然后再一起商讨,大家觉得怎么样?”

众人听后,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与权衡,贾庆鹏心中渐渐有了主意。最终,他决定采取一个看似直接却颇具风险的举措 —— 向市委、市政府呈交一份正式报告。

在报告里,他将局机关当下的状况事无巨细地阐述清楚,随后提出一项大胆建议:申请将局机关 60 多名工作人员一股脑儿全部纳入政府财政拨款编制内。

他打的算盘是,把这个烫手山芋交给政府,期望这份报告能顺利通过市委、市政府的审批,为自己化解这个难题。

没过多久,政府批文下达。如同冷水浇头,市商务局全员进入财政拨款编制的美好期望瞬间破灭,最终仅获批 15 个名额。这消息如同重磅炸弹,在商务局内瞬间炸开了锅。

刹那间,一场激烈且残酷的竞争,如同暴风雨般,毫无征兆地拉开了帷幕。

这结果,贾庆鹏早有预料。当他目光落在那写着仅15个编制名额的批文上时,眸中瞬间闪过一抹难以察觉的兴奋,恰似饿狼嗅到了猎物的气息,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是巩固权力、搭建个人势力版图的绝佳契机。

表面上,贾庆鹏依旧不动声色,宛如深潭,波澜不惊。但背地里,他却像一只隐匿于暗处的老狐狸,机警地观察着局里每个人的动静。他心里清楚,此刻每个人的言行,都可能成为他权力棋局中的一枚棋子。 私下里,他频繁与带过来的几位心腹密谈。每次密谈,办公室的门总是紧闭如闸,窗帘也拉得密不透风,仿佛要将所有的秘密都锁在这狭小的空间里。他压低声音,眼中闪烁着算计的幽光,与心腹们谋划着如何将局面玩弄于股掌之间。

“这次编制评选,是咱们扩充势力的好机会,绝不能放过。”贾庆鹏声音低沉,透着不容置疑的狠劲,“你们去留意那些对我忠心的,想办法给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在评选中脱颖而出。还有,政府里有些官员的家属亲戚在咱们局里,这可是重要的关系网,一定要想办法让他们搭上编制的末班车。”心腹们纷纷点头称是,眼神中透着谄媚与迎合。

在公开场合,贾庆鹏则摇身一变,成了正义与公平的代言人,信誓旦旦地宣称:“此次入编人员选拔,必定严格依照能力与业绩,绝无偏袒!”

那模样,仿佛他是守护公平的神只,可实际上,不过是他虚伪的面具。

对于那些对他阿谀奉承、上门送礼,唯命是从的人,贾庆鹏暗中大开绿灯。

就说那孙正涛,机灵得很,对新局长贾庆鹏的马屁可谓是拍得震天响,事事都顺着贾庆鹏的心意来。贾庆鹏便将一个至关重要的招商引资项目交到他手上,还不动声色地暗示其他部门全力协助。项目推进期间,小孙出了些纰漏,换做旁人,怕是早就被问责了,可贾庆鹏却视而不见,甚至亲自下场帮他遮掩。到了评选阶段,孙正涛拿着这份经贾庆鹏“精心包装”的业绩报告,那成绩简直耀眼得夺目,仿佛所有的功劳都非他莫属。

而那些有真才实学却性格耿直、不愿攀附他的人,贾庆鹏则毫不留情地露出獠牙。

杨婉清便是典型,业务能力在局里那是有口皆碑,可他偏偏看不惯贾庆鹏的做派,从不屑于讨好献媚。贾庆鹏便存心刁难,小杨负责的一份市场调研报告,内容详实、分析精准,堪称行业典范,贾庆鹏却鸡蛋里挑骨头,以格式不够规范为由,要求反复修改。

修改过程中,又不断提出无理要求,一会儿说数据不够详尽,一会儿又觉得结论不够新颖,生生把报告提交的时间一拖再拖,最终错过了最佳时机。

不仅如此,贾庆鹏还在各种场合对小杨的工作成果大肆贬低,试图抹黑他在众人心中的形象,“小杨这次的报告,看似专业,实则漏洞百出,完全没达到预期。”

他冷笑着对旁人说道,心中却想着:“哼,不乖乖听话,就别想有好日子过。”

对于政府官员的家属亲戚,贾庆鹏更是费尽心机。就拿某位副市长的外甥女李晓彤来说,小李在局里的工作表现只能算平平,但贾庆鹏为了维护关系网,决心拉他一把。

贾庆鹏先是找到负责一个重要项目的孙正涛,暗示他将项目中棘手的企业注册登记和招商引资的一部分出成绩的工作交给小李负责。孙正涛心领神会,虽然心里有些不情愿,但也不敢违抗贾庆鹏的意思。

于是,小李顺理成章地参与到项目中,在项目推进过程中,贾庆鹏还安排心腹时不时去“指导”小李,确保他的工作成果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到了项目汇报阶段,贾庆鹏更是亲自出面,在汇报材料中着重突出小李的贡献,将一些本属于团队的成绩也巧妙地安在了小李头上。在评选时,贾庆鹏又在评审委员会上大力推荐小李,强调她背后的关系以及所谓的“突出表现”,最终小李成功搭上了编制的末班车。

还有一位财政局局长的夫人王萍,不正经儿上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但贾庆鹏为了稳固与财政局的关系,也为她量身定制了“入编计划”。贾庆鹏特意安排王平参与一个紧急且看似棘手的信访任务,但实际上这个任务他早已安排心腹准备了详细的解决方案。王萍只需按照方案执行,便能轻松完成任务。任务完成后,贾庆鹏在全局大会上对小王的“能力”和“努力”大肆赞扬,还将她树立成年轻干部的榜样。

在评审过程中,贾庆鹏又以各种理由压制其他竞争对手,最终王萍也顺利获得了编制。

评选过程中,贾庆鹏更是明目张胆地插手评审委员会的工作。每次评审会议,他都找借口列席,像个掌控全局的幕后黑手。讨论时,对自己心仪的人选,他便不遗余力地夸赞,将对方的优点无限放大,“小李这年轻人,能力出众,工作态度更是没得说,这次项目能成功,他可是居功至伟!”

可对于那些他瞧不顺眼的,哪怕对方能力再突出,他也能找出一堆无关紧要的问题来挑刺,“小李啊,虽然工作努力,但这创新意识还是差了些,这样下去,怕是难以适应未来的工作节奏。”

他心里打着如意算盘:“只有把这些听话的人塞进编制,我的权力才能稳如泰山,才能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势力圈子,到那时,这商贸局,便由我说了算!”

局机关的其他人也都嗅出了其中的异样,为了能挤进这15个编制名额,一些人开始无所不用其极。有人四处打听贾庆鹏心腹的喜好,今天送名贵烟酒,明天请高档饭局,试图通过这些人搭上线,接近贾庆鹏。还有人编造各种谣言,诋毁竞争对手,什么“小张收了回扣”“小刘工作中故意使坏”之类的谣言满天飞,闹得整个局机关乌烟瘴气,人心惶惶。大家都被这15个编制搅得心神不宁,原本单纯的工作氛围,早已荡然无存。

最终,15个入编名额尘埃落定。贾庆鹏麻溜地向市政府有关部门呈交报告,依照编制人数名额,将他“钦点”的这些人圈定进入财政拨款编制内。

那些官员们,眼见自家亲属朋友大多如愿入编,也就心照不宣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轻轻松松地办结了编制手续。

而剩下的40多人,就此面临着截然不同的命运。

一部分人无奈地选择了退养。退养的条件,无非是年龄偏大,身体被岁月熬出了各种毛病,又或是工作年限足够长,像一台运转多年的老机器,似乎到了该歇歇的时候。他们退养后的待遇,仅仅够勉强维持基本的生活开销,和在职时的收入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张明辉就是其中之一,他坐在自己那张略显陈旧的办公桌前,眼神空洞地望着窗外。他在商务局已经兢兢业业干了三十多年,从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变成了如今两鬓斑白的老者。曾经,他把这里当成自己的第二个家,为了工作,不知熬过了多少个通宵,放弃了多少与家人团聚的时光。可如今,在这场权力的游戏里,他就像一颗被随意丢弃的棋子。

想到退养后那微薄的待遇,老张心中满是苦涩与不甘。“我把一辈子都献给了这儿,到最后却落得这般田地。那些靠关系上位的,真的比我更有能力?”他紧握着拳头,眼中闪烁着愤怒与无奈的泪花。

刘韶华也是退养大军中的一员,她轻抚着办公桌上那张和同事们的合照,泪水模糊了双眼。她因为长期高强度工作,落下了一身病。原本指望在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为局里多做些贡献,可现在却不得不退养。“我还想继续干下去啊,这里有我熟悉的一切,有我一起奋斗过的伙伴。可现在,却只能被迫离开。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呢?”刘姐喃喃自语,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担忧和对过去工作的不舍。她知道,退养后,不仅收入锐减,那种被需要的感觉也会随之消失,仿佛自己一下子从舞台中央被推到了边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

我致力于研究如何长生【快穿】

喜欢蛇舅母的卫长老

【王俊凯】与你相遇真好

沐溪夜

别人练功吃苦,你直接速通高武?

长寿不会飞

听懂毛茸茸说话,失宠真千金狂赚百亿

肥肥一滩猪

顶级尤物,娇矜谢总被钓疯

暴富小鱼

让你当秦王,你把六国灭了?

无敌小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