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37章 归途,重生大明1635,蜀中侠,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接着。
崇祯将顾炎武、黄宗羲放在了福建,任命为海关衙门一二把手,统领闽粤台三地海关。
年轻人嘛,要用就不拘一格,将他们放在相对重要的岗位,也算一种加强版栽培。
跟着自己这段时日,二人早已吸收先进理念,上面有范景文、姜曰广、温体仁把控,相信两人能干出一番成绩。
之后又与杨嗣昌深度交流,对四川事务作出指导性安排。
蜀王府留下的田产金银颇多,足够杨嗣昌安置陕西移民和发展地方。
自两千多年前李冰父子兴建都江堰,四川便成为天府之国,当地粮米、盐业、蜀锦、酿酒皆为民生柱石。
纵横交错的河流数不胜数,水路可直达松江,四川就是战略大后方,务必好生经营。
崇祯还告诫杨嗣昌,千万不要看不起秦良玉一介女流,他的主要精力应放在民政上,兵事方面多听听秦良玉意见。
现在提倡文武平等,武贱文贵已经成为历史。
杨嗣昌只有点头的份,他哪敢去招惹秦良玉啊。
不过天子随口调侃般提了一句话,让他顿感汗颜。
想要吃鸡就吃整鸡,为吃鸡舌头一顿饭耗费数十只鸡,这种事影响不太好,勤俭一点放在任何时候都不为过。
次日,正月初三。
两队人马走出福州城,福州文武百姓夹道欢送,大明天子踏上了归途。
皇帝来去匆匆,百姓们还不知道究竟做了些什么。
但相信过不了几天,崇祯的所作所为将传遍四方。
“恭祝陛下一路顺风!”
崇祯踏上御船,四周响起了山呼声。
望着码头上渐渐变小的臣子身影,直到无法再看清,他才缓缓走进舱室。
这一回走水路的只有十余艘福船,禁军周遇吉率着吴英杰部、李若链领着三百锦衣卫并两百水师儿郎伴驾。
余者近七百锦衣卫中,让杨嗣昌带走了一个百户,到四川后与当地锦衣卫重组扩编,组建新的四川军区。
余者都留在了福建,之后将奔赴南方诸省,把各省军区一并搞起来。
曹变蛟带着第三军一万余部,将沿浙江直插松江府,全程从陆路进驻天津,与刘文炳独立师筹建新的第三军。
巩永固、陈子龙一向担任膳后“工作组”,这一回同样如此。
大明银行南方五省分行、地方商业银行、皇家集团诸多事务,都要靠他俩花费很长一段时日。
......
正月二十六。
船队抵达莱州,与在此恭候圣驾的黄蜚、沈世魁会合。
战舰交给了二人,崇祯加封了两人官衔。
加黄蜚都督同知衔,封上将,沈世魁都督佥事衔,封中将。
也就是说从这一天起,大明水师升格成与四大都督府平级。
于莱州待了五天,充分与黄蜚、沈世魁作出战略交流。
具体说了些什么,除了三人外,只有李若链、王承恩、周遇吉知晓。
莱州以北海面尚未解冻,崇祯已无法继续行船,转道由陆路向北而去。
天寒地冻行军不易。
柳如是又怀着身孕,一路上白天行军,夜晚于荒郊野外扎营或进驻驿站歇息。
崇祯严令任何地方官不得见驾,他只想单纯地赶路。
途中晚间无事就经常召见朱成功这半大小子,给他灌输颇多新颖理念。
今晚入住河间府一驿站,晚饭后又唤来朱成功。
“你对圣人经典怎么看?”
“陛下,小子以为,儒家经典教会人们如何为人处世,却并没教授一技之长。”
朱成功作揖,几乎不假思索。
与天子面对面多次,他已经习惯了这种谈话方式。
“何以见得?”
崇祯嘴角微扬,随口问道。
“陛下,小子去年冬月看到书店售卖《天工开物》一书,随即购买拜读,至今已开始读第三遍。
我华夏古人智慧令人惊叹,然读书人常视农事为低贱之事,视各项技艺如奇淫技巧。
若无百姓辛勤耕耘何来盘中之食,若无工匠孜孜不倦,何来富丽庙堂,何来锦衣绸缎!”
“所以读书人常常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落下一个书呆子雅号。”
崇祯笑道,直视那张还带着稚气的脸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